文章來源:網路 作者:李偉文
(僅提供好友參考,若有侵權敬請告知,立即移除!)
最近美國《紐約時報》新上任的總編輯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
在 密西根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
很坦白的提醒那群年輕人:
「眼前你們面臨了 艱困的就業環境,實在不適合再講些『追隨你的熱情吧』,
或像賈伯斯二○ ○五年在史丹佛大學說的『找到你所愛』之類的話。
畢竟,那個年代跟現在, 截然不同。」
的確,在全世界都面臨高學歷的高失業率,
甚至發現能找到的工作,並 不需要這些學位條件;
當我們面對這現實的處境時,追求熱情似乎愈來愈困 難。
有朋友曾經很感慨的表示,
以前專家不斷提醒我們「不要給孩子魚,要 給他們釣竿」;
但在這個時代,給了釣竿與釣魚的能力好像也還不夠,
恐怕 還得帶孩子到有魚的地方。 可是在這高度競爭的時代,
每個有魚的地方早就擠滿了人;
更麻煩的 是,因時代變遷與典範轉移得太快,
魚池隨時會乾涸,也隨時會出現新的沼 澤。
換句話說,五年、十年後,這世上還有什麼行業存在,
沒人知道;孩子 長大後找工作需要的技術、知識或工具,
現在根本還沒出現。
即便家長再能 幹、再用心,
顯然沒辦法教導孩子現在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因此我們必須重 新思考:面對未來的世界,家長到底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我比較樂觀,也就因為未來是不確定且充滿變化,
所以不必太在意孩子 現在讀什麼科系、學業成績好不好。
反而我會希望孩子能擁有探索世界的熱情,
以及在自律的習慣中培養耐心與挫折容忍度。
這種熱情,
不會是來自於 想獲得什麼好工作或賺大錢這種太具體的目標;
而是能回應自己的興趣與天 賦,
同時對這個社會或世界能有所貢獻。
常有人把夢想與目標搞混了。我認為目標是具體可達成的,
有預定完成 與時間的起始及終點。
夢想是永遠達不到的追尋,有點像是天職與使命;
可 是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前,時時刻刻都可朝它前進,
天天都有新的進展。 當我們想到目標,
往往會有沉重的壓力與挫折;
可是一提到夢想,眼睛就會 發光,充滿熱情。
大部分的人很會訂目標,卻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夢想。
小時候父母師長 幫我們訂目標,
長大後老闆也不斷丟出新目標要我們達成;
可是很少人教我 們如何找到自己這一生真正想做的事。
我認識許多人從小到大非常努力的完 成別人給的目標,
卻活得很不快樂,整個人生也非常單調乏味。
更可憐的人, 是沒有夢想卻又沒辦法達成目標,
那種痛苦與絕望真是難以言喻。
我希望孩子從小懷抱的夢想會是較抽象且利他的,
因為抽象,條條大路 通羅馬;因為利他,
一時遭遇到現實的困境與挫折,
比較容易找到不同出路 與排解挫折的心情。
我們現在的確生活在非常容易憂鬱的高度競爭時代,
所以回歸到生命本 質,找到每個人熱情之所在,
或許是唯一的化解之道。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 35 期《思考、提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