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這樣教我的」(作者詹文明)一書讀後心得

彼得杜拉克所教七件事:

一、「做對事」比「把事做對」重要:做對事看的是客觀的成果,是效能(effectiveness),

把事做對講求戰術、方法,是效率(efficiency),前者是道,後者是理,

綜合做對事與把事做對,就是道理。

 

    1.「美國的心跳」為何會暫停?因為高階管理者沒有做對事,

          沒故到史隆所遵守的管理原則─用人的決策最為重要。

 

    2.紐約市長的「破窗理論」:前任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採取破窗理論的核心觀念,

便是「積極處理芝麻小事」,尤其是打擊犯罪這一部分,因為它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他先將目標鎖定在洗車流氓。洗車流氓解決了,治安也大幅改善,

關鍵在於要先找出對的問題。要培養自問自答的能力,

要問對問題,邊界條件的三問:

一、決策的目的是什麼?

二、至少要完成什麼目標

三、要滿足什麼條件?

 

    3.奇異公司創造的「百年驚奇」:奇異前CEO傑克.威爾許說:

我既不會製造,也不懂設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造一個二百五十六人的高階經營團隊,

而且每季考核一次,一年四次,以確保階經營團隊的有效性。」

史隆經營通用之所以有效成功,關鍵在於一、找對人。二、放對位置。三、協助他做對事。

 

二、你能對顧客貢獻什麼?

 

    4.全世界最小的「大公司」。

 

貢獻是指組織需要三個主要方面的績效:

一、直接的成果,指組織能生存的最主要原因。

二、價值的承諾與實現,是明日發展之所賴,例如:天天低價、品質保證、服務到家。

三、未來的人力發展,組織在今日必須準備明日的接班人。

 

誰是我們的顧客?

對外來說,消費者是我們的外在顧客,購買者是我們的真正顧客。

對內而言,員工是我們的內部顧客,跨部門則是彼此的內在顧客。

唯有同時滿足內外在顧客的需求,公司才有可能贏得績效表現。

 

    5. 從A到A+的幕後推手。

 

先問對問題,才能刺激總裁的思考,找到核心問題的本質。

 

    6.從「我」到「我們」的學習過程。

 

透過協助他人,讓他人因我的協助,生命變得不一樣,直到永遠。

 

白莉安精神:每次醫院中有關病人護理的事要決定時,

白蘇安護士總是要問:「我們對病人是否已盡了最大努力嗎?」

因此,在白莉安負責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癒得特別快。

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重對成果負責的人,

儘管她位卑職小,還是可以位於「高階管理者」,

因為她以整體績效為已任。

 

彼得杜拉克說:「執行長需要具備遠見、組織個性與影響力,

這三個特質為2

1世紀的未來剔除不確定,這是執行長該做的,也是只有執行長才能做的事。」

要成為自己的執行長,必須激勵自己的信心,使自己得以轉變,

也必須培養自己的遠見。而個性是無法改變的,也根本改變不了,

唯一要做的也是能做的,就是發掘自己的強項、自己的屬性、自己的特性、自己的典範,

使自己的個性活化,成為自己最理想的執行長。至於影響力,

是透過協助他人,讓他人的生命因我而變得不一樣。

 

三、時間不用管理:世上只有永恆,卻不存在著時間,時間只是種衡量的工具。

 

    7.管理行為而不是管理時間:不用管理時間,而要管理自己。

 

    8.自我管理的「三問」。

 

作每件事之前先想想這三個問題:

一、這件事不做有什麼後果?

二、這件事能請別人代勞嗎?

三、我是不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四、你現在最該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這就是「專注力」,這是一種熱情的具體表現,是一種近乎瘋狂的熱愛,

這種精神狀態是觸動人心,感人肺腑的泉源,也是一個人能力得以急速提昇,

潛力可以迅速激發的萬靈丹,更是促成組織變革的原動力,是發揮總體戰力的有力保證。

 

    9.被留在糖果店的小男孩。

 

許許多多的領導者,都像被留在糖果店的小男孩,總是那般貪得無厭,

什麼都做,不管能做或不能做,該做或不該做,一律照單全收,最終不是累倒自己,

就是責備屬下無能。

因此,彼得杜拉克總是會一再提醒他們說:

「你現在最該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10.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源頭,人對了,事就跟著對了,事業自然也就成了。

 

彼得杜拉克說:「別試著改變自己,因為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請努力改善自己做事的方法,對於那些不適合你表現的工作,就盡量敬而遠之。」

 

    11.神射手不是弓箭好,而是瞄得準。

 

杜拉克問及行銷大師柯特勒時,他點出了「互惠」與「交換的思考」,

正是行銷概念的兩大支柱,其作法順序是:

一、先做市調,瞭解需求和市場。

二、發展市場區隔,像心臟協會將市場區隔成四十一種,成功地掌握市場。

三、針對目標市場,快速而準確地滿足目標市場。

四、將訊息向市場傳播,以利廣為流傳,擴大利基和綜效。

 

五、創造顧客而不是創造利潤。

 

    12.從「一魚十六吃」到活魚市場。

利潤不是原因,而是結果,這位一魚十六吃先生,

從經營雜貨店到角廳餐及活魚市場,

他不斷「創造顧客」,根本沒想到要賺多少錢、

創造多少利潤,只是透過解決顧客的問題與煩惱,

滿足客人的需求和胃口。

要創造顧客,企業須具備二項基本功能:

一是行銷。

二是創新。

利潤只是未來的成本。

 

    13.花生變彩電的「海爾奇蹟」:

目標為王,人單合一,以目標作為公司經營策略的主軸,

以目標作為整合內外資源的依據,

以目標作為每位知識員工的工作準則,

以目標作為創造顧客的本質。

人單合一就是每位員工務必要取得訂單,

善用自己的長才,實現客戶的期望,

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此作為績效評鑑,

核定薪資料標準,做到事事有人做,貢獻人人有的目標。

 

專注策略與市場地位策略:

 

專注策略就是要專注員工「能做什麼事」,

而不是「不能做什麼事?」

意即要發揮人的長處。

公司要能創造一個優質的文化環境,給予員工發揮長才的機會,

讓他們個展現天賦,人人擁抱顧客,這樣的策略思維,

才是專注策略的價值所在。

 

市場地位策略就是在發揮員工的長才之同時,

也要考慮他能在這個領域內的某項專長,

到底是排名前幾名?是頂尖好手?抑或是後段班?

評量絕不能以公司內部排名前茅為滿足,

要讓他們以業界的高標作為自我的標竿,

以某項能力的突破作為自己的極限挑戰,

如此思維,正是市場地位策略的精神所在。

 

六、沒有反對意見就不做決策。

 

    14.豐田人要問的五次「為什麼?」。

 

史隆堅守著「沒有反對意見,

就不作任何決策」的原則,他認為「見解」應該經得起事實的檢驗,

而不是一開始就蒐集「事實」,

大多數人是先有結論,再找證據,先有立場,

再尋理由,史隆先生明白「一項正確的決策,

必須從正反不同的意見中才能獲得。」

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方案中的選擇,

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的選擇,

至多只是「似是與似非」中的選擇,且選擇一方案並不一定優於他方案。

大家透過公開、透明、坦白的理性交流,對事不對人的良性互動,

透過質疑、辯證、論述,讓真理能愈辯愈明,

道理能愈說愈白,直到辯論終結,

決策者必須做下決定,並承擔一切成販責任,

而不是用舉手表決的方式處置。

 

「彼得原理」:在企業裡,一個工作認真、能力卓越的基層員工,

會被提升到低階主管,如果能力依舊表現不錯,

將一路被升至中階主管,

進而到高階主管,直到公司的最高主管,

但大部分的員工在中途就不能勝任,

只好一直處在一個最終無法勝任的職位。

為什麼那麼多年來表現都很卓越的人士,

突然間就無法勝任新工作了?因為他們沒有領悟到新工作所需的能力和具備的條件,

還是依然故我,按照先前在舊職務上獲得成功並得以拔擢的那套作法。

 

    15.用杜拉克決策法購屋換屋。

 

七、組織不能只依賴天才來運作。

 

    16.馬歇爾將軍的用人哲學:一位將級領導若無特優表現,就必須立刻調職,

因為他不稱職,僅是不稱於此職,而不是說他在其他職務上不能勝任。

所以派他出任此職是我的錯誤,因此,我該負責找出此人的長處來。

 

凡是有主管說起本單位「少不了某人」,他立刻調動那人的職務,

因為他說:「一位主管如果說少不了他,不是主管不行,就是那位少不了的他不行,

甚至二個都不行,所以,我每次聽到這句話,要儘快找出答案。

因為用人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唯有經得起績效檢驗的人,

才是可以拔擢的人。反之,對於一位沒有傑出表現的主管,

或毫無表現的屬下,應該予以斷然地調職,調到他可以有績效表現的職位上,

這是領導者用人的責任。

 

    17.林肯總統想要送的酒。

 

彼得杜拉克認為組織必須仰賴「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但這必須要具備兩項前提,一是「組織的精神」,只有建立優質的企業環境和良好的企業文化,

才能使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來。而「組織的精神」裡,環境與人才的關係,

猶如青蛙之於池塘。

「環境」才是企業或組織最關鍵的成功因素,唯有優質的環境、精緻的文化,

才能留得住員工,留得住人才。只有對的人才,才能創造更為優質的環境和文化,

這才讓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第一項前提 。第二項前提,

就是「真正重要的是要問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

要善用「用人之所長的管理原則」,因為人之長處,才是真正的機會,

人之短處,則是問題之所在。

 

企業在目標設定時必須要問:

一、「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是以行銷切入。

二、「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是以創新著手。

三、「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麼?」便是以轉型或重新創業為主。

 

經理人的五大工作:

一、設定目標。

二、組織分派。

三、激勵與溝通。

四、績效評鑑。

五、人力發展。

 

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一、行銷,行銷目標之前,必先做出二項重大決策:

1.專注決策。

2.市場地位決策。

二、創新,透過創新的七大機遇:

1.意想不到之處。

2.產業和市場上有落差之處。

3.流程中容易受到打擊之處。

4.不協調之處。

5.人口結構的改變。

6.觀點的變化。

7.新的知識。企業的創新有以下三點:

a、產品創新。

b、社會創新。

c、管理創新。

三、人力資源。

四、財務資源。

五、實體設備。

六、生產力。

七、社會責任。

八、利潤需要。

 

系統思維考核方式:第一步是列出「他」過去職務和現在職務所期望的貢獻;

再把「他」的實際績效紀錄,與此期望貢獻相對照。

最後,只要再問四個問題,自然就清晰明白了。

一、「他」對工作已有好的績效表現?

二、「他」還有什麼工作可能有好的表現?

三、為了充分發揮其長才,「他」應該再多學些什麼?再取得些什麼?

四、如果我有個兒子或女兒,我願意讓我的子女在李四的指導下工作嗎?

1、如果認為願意,為什麼?

2、如果認為不願意,為什麼?

 

一個人的長才不論有多好、多高、多棒,若在品格操守上有瑕疵,

我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子女送入虎口,成為犧牲品,因為一個人的品德與正直,

其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一個人在品德和正直方面如果有問題,

則大足以敗事,有這種缺點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成為經理人,甚至於是領導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