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法語】心的清淨本質與無限大空間
----做功課前,如何讓心先靜下來。
我們看河水,
水面上雖有垃圾、落葉等髒東西,
但水面下卻是乾淨的水;水面上有水波動盪,
但水面下,卻是很穩定的流動著。
上層的那些雜物,是隨著風、沙而來,
並不是水的本性;
我們的心識也是如此,
就算內心有很多煩惱,
但就在有煩惱的同時,
心穩定乾淨的本性仍存在著。
我們的內心,有時會生氣、有貪心、會妒嫉等,
這些煩惱就好像是水面上不乾淨的東西,
但它們不是水,
沒有融到水的本性裡。
這些煩惱都是短暫的,
它們生起時,
並沒有跟心的本性混在一起。
否則,
我們會永遠都在生氣
(因為生氣已經融入到心的本性裡了)。
所以生氣時,即使是氣到快炸了,
那個生氣,還是沒有弄髒心的本性。
因此,每天在做功課前,我們可以先打坐,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我們可以先看自己的內心,
告訴自己:
「沒錯,我是有煩惱,但這些煩惱並沒有與我心的本性混在一起。」
這樣想,
為的是讓自己明白:無論多麼散亂、混亂,
我的心的本質都是穩定的。
這時就別管那些漂在表面上的髒亂,
靜靜地坐下來,看著自己的內心。
這樣,心比較有能力不隨著煩惱轉。
如此,以正住的角度,看待煩惱,
就不會反過來被煩惱干擾。
即使還沒有辦法對治煩惱,
但至少可以以心的本性的角度,
讓心安住在自己的位置上。
心的廣大好似虛空,
它的空間是無限的。
無始以來,我們的心,
雖然接觸了無量無邊的對境,
但容量卻未曾滿過(就像沒有容量限制的硬碟)。
有時,
我們被強烈的貪、嗔佔滿,覺得自己的心,
完全裝不下其他東西了。
但事實上,無論煩惱再熾烈,
我們的心都還有空間。
由於清楚這個心的空間,
在生氣的當下,
雖然心會先待在那個生氣的空間裡,
但同時,
因為清楚記得還有另一個空間,
便有能力很快地跳開。
煩惱的位置小小的,
心的位置大如虛空,
跳開之後,
我們可以在那個大位子上休息,
看看那個煩惱跳腳的樣子!
初初修行,
雖然沒辦法在煩惱一生起時,
就清楚地認出它們,
但,
照剛才講的方法、常常串習,串習到習慣之後,
生氣時,
也能看到心裡這個沒有煩惱的空間,
那時,
即使再生氣,
也不會做出很糟的事情。
心的本性是乾淨的、
心的容量是無限的,
平時常去串習這個想法,
在打坐時,
就很容易進入情況;
日常生活裡遇到生氣等煩惱時,
也可以讓我們馬上就看到那個心裡安靜的空間。
所以,做功課前先這樣想一想,
心就比較快可以定下來。否則,
若一坐下來馬上做功課,
很可能嘴巴唸功課,
但心裡卻到處亂跑,
結果是只用上百分之十或二十的心力,
邊做功課邊忙著想各式各樣的事情,
例如待會兒要去做什麼什麼事。
一般我們在煩惱中時,
很難跳開,
但剛才那種方法,
可以幫助我們輕巧地離開。
但同時,
還要注意另外一個問題。
打坐時,
心是靜下來了,
但如果心裡有希望不被打擾,
要好好專心時,
其實心裏已有這種心態:
「我要遠離周圍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我的煩惱助緣。」
此時雖然注意到自己的心是乾淨的,
雖然心是定下來了,
可是與外境是對立的。
這樣想一方面會讓自己的修行與生活分離,
另一方面,
也傷害了自己往後悲心的生起。
所以,
除了思惟自己心的乾淨本性之外,
也要想著﹕
周圍其他人也同樣有著清淨的心性。
我心的本性---如來藏,
要靠著周圍的有情才能增長。
我,有心、有感受,周圍人也有。
唯有靠著有心有感受的對方,
我才能修行,才能增長如來藏。
若身邊都是無情物,
悲心不能增長、
業障亦無法消除。
要影響有情,
才能有善業,
對桌子好,
不算善業。
善行,
一定是與有情有關,
因此,
周圍有有情的存在,
應該要歡喜才是。
身邊的人,
可以讓我修忍辱、修悲心,
可以讓我完成各種的修行。
如果能這樣想,
做完功課後,
與周圍的眾生關總結來說:
做功課前,
先打坐,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不要跟著煩惱跑,
但同時,
心裡不能想著:
我不要跟那些讓我產生煩惱的有情在一起,
這樣想,
等於是想捨棄他們。
應該這樣想:
我們都有如來藏,
要互相幫助;
周圍的人,
無論是充滿善心、
或是充滿煩惱的,
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想著彼此幫助彼此,
一步步往上走,
要用這種心態做功課。#
四諦講修佛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