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 自由時報)

(僅提供好友參考,若有侵權請告知!)

何謂 CPU 的外頻與內頻

許多人可能都聽過處理器的「外頻」與「內頻」,

這是什麼東西呢?

簡言之,「外頻」是 CPU 與外界(主機板)

進行資料傳輸的頻率速度,

「內頻」則是CPU內部的實際運作速度。

其實,「外頻」也是主機板匯流排系統的運作速度,

這個頻率速度是由時脈產生器所輸出而來,

腦中各項元件的運作速度

也都根據這個頻率值來決定

(或同速、或加倍、或減倍),

如此彼此才能溝通。   

CPU把這個頻率值作為與主機板系統間的傳輸速度,

稱為CPU的外頻,

這個數值加倍後,

當作CPU內部運作速度,

稱為CPU的內頻。

例如 PentiumIII-300Hz的外頻是100MHz,

其內頻則是300MHz(100MHz乘以 3 倍)。

由於外頻牽涉到CPU與其他元件之間的運作,

因此必須有所規範,才能讓主機板、

記憶體等元件廠商可以共同遵循。

目前市面上主流CPU的外頻有二種,

分別是100MHz與133MHz,

而早期的PentiumII則採用66MHz。

外頻高低會對電腦的整體運作有影響,

一般而言,若有A、B兩顆CPU的內頻相同,

但A的外頻較高,B的外頻較低,

則理論上A的整體運作速度會較快,

這是因為兩者的內部速度一樣,

但A的對外速度較快,

而如果主機板上的其他元件也能同步進行速度變動,

那麼效率的差異會更明顯。

(轉載自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