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路                                   作者:文/楊沛文

(僅提供好友參考,若有侵權敬請告知,立即移除!)

在一九九九年美國秋季電腦展(Comdex Fall)的會場上,

全球首富、微軟(Microsoft)總裁比爾.

蓋茲(Bill Gates)被十幾個人簇擁著在會場上四處穿梭,

突然,一個小攤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是台灣一家工業設計公司-

世訊科技所展出的第一代平板式電腦(Tablet PC)。 

比爾.蓋茲在這個攤位上待了一個多小時,

他從頭到尾把這一台平板式電腦仔細看過一遍,

還問了好幾個問題。隨後便回頭交代幕僚:

「這是未來的趨勢,回去之後要好好研究一下怎麼開發這樣的產品!」

站在攤位後一名高高瘦瘦的台灣人開心得合不攏嘴,

他是世訊科技總經理陳世哲。

這台平板式電腦同時也獲得Comdex Fall最佳設計獎。 

陳世哲並非唯一在國際上展現設計能力、

引領風騷的台灣人。

今年,

康柏推出最新款的PDA(個人數位助理)iPAQ。

有著銀色外殼以及流線造型,

加上喇叭藏在按鍵底下的特殊設計,

讓許多市場觀察家認為這款iPAQ將會引起市場轟動。

iPAQ的共同設計者是台灣人劉傳凱,

甚至代工廠宏達科技也參與了iPAQ後端的機構設計。 

前年,

國際手機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

推出全球第一款結合PDA和行動電話功能的太極手機,

在當時是一個突破的作法。

這一款手機的設計者,

也是台灣設計公司-浩漢。 

‧ 國際設計舞台多了台灣面孔 這是台灣廠商生存的轉機 

靠著設計,

原本只在製造流程中扮演「組裝」角色的台灣人,

已經在國際舞台上升級。 

幫國際大廠代工生產(OEM)曾經是台灣的優勢。

那時候,連夜加班幫客戶趕訂單、

出貨品質讓客戶滿意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

如今中國的勞力市場比台灣更便宜,

各家資訊廠商相互競爭、

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

許多廠商已經認知到:

光做OEM已經不能在市場上存活了! 

台灣的廠商需要一個生存的轉機。

而這個轉機,就是設計。 

‧ 代工永遠只是為人作嫁 三星轉型經驗值得借鏡 

台灣飛利浦(Philips)聲控事業亞洲區總部處長朱亞成分析,

沒有設計能力,

台灣廠商最多也只做到「代工」,

即使有了世界級的技術,

永遠是為人作嫁!

而一家外商設計公司Pilotfish總經理Harm-W. Hogenbirk也說,

國際大廠因為擁有設計能力,

把台灣生產出來的產品掛上品牌,

定價至少比成本高上六○%。 

韓國三星(Samsung)由代工轉品牌設計的成功路徑,

值得台灣廠商借鏡。 

五年前,三星主要幫國際大廠代工產品,

自己雖然也有品牌,

卻因為沒有真正領先、出色的產品,

使得品牌價值降低。

有一次,

三星董事長李建熙率領一百名高階主管到美國參觀,

興匆匆的跑到賣場去看自家的產品,

沒想到他看到的卻是在國內聲譽良好的電視和錄放影機,

在美國竟然是放在走道末端,

上面還掛著減價標籤。 

此後,三星積極改善產品形象,

在五年內設立兩百多人的設計中心,

以此反攻市場。

如今,三星已經從生產低階產品的韓國廠商,

躍為國際大廠的地位,

甚至在全球企業中排名前五十名。 

「消費者要的是創新」 中國是最好的練兵地 

現在,包括光寶、明碁、燦坤等台灣廠商,

也都成立自己的設計中心,

一方面以設計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

另一方面也以自己的技術吸引國際訂單。

他們也開始看到設計所帶來的高附加價值。 

「消費者要的不是規模,而是創新。」

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曾經這麼說。

而為了打造品牌價值,

明碁行銷發展室工業設計中心主任尹俊雄表示

,明碁就在去年六月正式成立研發中心,

主要負責設計研發無線產品(手機、藍芽)、

影像產品(掃描器、數位相機)和寬頻產品(路由器)等,

扛下明碁品牌的重任,

準備將自己設計的產品推上國際舞台。 

如今,

明碁的液晶顯示器已經是一項成功的產品,

不只在歐洲已經搶進前五大的地位,

在中國大陸更穩居第一品牌。

一位台灣的設計師就說,

走進大陸的資訊賣場,

會發現大陸的顯示器長得都一樣「方方正正」;

比較之下,

大陸消費者心中的明碁,

卻是「具設計質感、價錢可接受」的產品。 

像是去年明碁推出一款有著銀色外殼、

超薄機身(厚度僅四公分)和弧度的液晶顯示器FP581,

就被電腦雜誌評價為具有「時尚感」的顯示器,

而且還在對外型最挑剔的歐洲,

為明碁打出前五大的成績,

也是以設計能力為自己公司的價值加分的證明。 

去年底,

明碁宣布要以紫黑色的BenQ自有品牌打進中國市場,

甚至進軍全球。

光是今年,

明碁就打算要以新台幣十億元來打品牌。 

大陸市場興起,更成了台灣設計尖兵的絕佳操練場。

浩漢公司在青島設立分公司已經一年多了。

浩漢為什麼選擇青島?

浩漢總經理陳文龍表示,

這是因為浩漢接到了總部設於青島的中國第一大家電廠海爾訂單,

專門幫海爾設計家電的緣故。 

「台灣廠商大都是設計代工(ODM),

你永遠都不知道最終的客戶是誰,

產品設計的策略也很模糊。

但是大陸廠商一開始就打品牌,策略很清楚。」

陳文龍這麼說。

另一家設計公司I+U協理翁振宇解釋,

由於生活環境的關係,

台灣的設計已有國際級的水準,

無論是創造性或是流行感都比大陸來得強,

而這就是讓台灣設計深耕大陸的大好機會。 

因此,除了浩漢這種設計公司之外,

像是明碁、華碩等大廠,

也紛紛在大陸設立設計中心,

利用充分了解當地文化的大陸人才,

在廣大的中原「練兵」! 

然而,Harm-W. Hogenbirk也指出,

工業設計是得要在市場上賣的產品,

真正成功的設計,

不是它得過多少獎,

而是它在市場上創造出多大的銷售數字。

其中的關鍵則是:

掌握住不同市場的產品文化。 

以吸塵器為例,

日本人就比美國人偏好比較安靜而吸力小的小馬達吸塵器。

這是因為日本人所住的房子通常比美國人小很多,

而且牆壁薄,

所以大多數的日本人會選購「智慧型」的吸塵器,

比方說吸塵器一旦偵測到地毯不髒時就會自動關掉電源等。

而日本人也願意多花一點錢在降低噪音的產品上。 

此外,

像是汽車裡加設飲料架,

就是因為許多美國人花很多時間在車子裡,

但在歐洲,卻對這樣的設計反應冷淡,

這是因為他們通勤的時間和距離都比較短,

並且認為雙手放在方向盤上開車是一種享受。 

英國設計大師David Higgins也說過,

銷售目標在英國市場的產品,

通常不會是外觀顏色太鮮豔的產品,

因為在英國多是灰濛濛的天氣,

若是太搶眼的顏色,

消費者不太容易接受。 

而國內一家製造液晶顯示器的偉聯科技,

所設計出的AG Neovo顯示器,

就因為外型柔和流暢、

以黑色的外殼加上光學玻璃,

而帶有濃濃的歐洲味,

被《PC World》雜誌稱為夢幻螢幕(Dream Screens),

一進入歐洲就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甚至在比利時還拔得頭籌、銷售第一。 

‧ 「捷安特」以設計創造差異化 推出賓士級自行車行銷品牌 

國內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是以「捷安特」打出市場的巨大機械,

它因為掌握了全球各地市場的習性,

讓平凡的腳踏車騎往世界各地,

甚至在中國大陸遙遠的西藏高原都看得到。 

一九七二年成立的巨大機械,

一開始是一家百分之百的OEM廠商,

但巨大技術中心商品企劃經理鄭和金表示,

從那時開始,

巨大就明白,

在自行車這樣成熟的市場,

如果沒有創新設計能力,

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或是被大廠吃掉,

「得要靠差異化的產品,才能做出品牌。」 

為了要達到「行銷全球化」的目標,

巨大在一九八六年在荷蘭設立捷安特歐洲公司起,

就在全球各重要市場設立研發設計中心,

因應各地不同的市場需求。 

例如,

美國人買自行車,大多數是登山、

越野用,因此在美國設計中心所主攻的,

就是登山車部分。而歐洲的自行車使用人口,

多半是用來通勤,所以歐洲所設計的自行車,

也就比較講求樸實的實用性。

如今巨大在中國是第一品牌,

在歐、美市場則拿到前三大品牌的成績。 

不過,如今巨大機械也正面臨轉型的時刻。

鄭和金表示,

巨大雖然擁有自有品牌,

但現在所遇到的瓶頸卻是歐、美登山車的領導品牌還是別家廠商,

加上整個自行車市場在這幾年的成長也不如之前快速,

巨大決定開創出新形態的自行車,

進攻休閒、把騎自行車當成享受的自行車族群。

「我們我要設計的產品,

是讓騎車的人能夠享受life style(生活時尚)的腳踏車!」

鄭和金這麼說。 

於是,

巨大在去年底於歐洲推出SUB(sport utility bicycle)豪華、

舒適型的腳踏車,

不用焊接、一體成型,加上銀色的車身,車上附加前、

後燈,為的是讓三十五到四十五歲、

中產階級以上的族群在一星期可能有兩、

三天必須加班而晚回家時,可以照亮前頭的路。

鄭和金笑著說:「這是自行車裡的賓士!」 

鄭和金表示,這一回推出SUB,

是巨大第一次不考慮價格,

而往核心價值走。

「因為以前所設計的自行車,多半因為希望價格低的原因,

所以設計出來的車子就難免脫離了原有的市場定位,而變成四不像,」

如今走上一條與其他廠商都不同的路,

「現在捷安特的命運就靠自己承擔!」 

的確,

由設計擔負創新產品及企業形象的時代已經來臨;

產品價值正逐漸受到感性的品質所左右,

而設計就擔負了創造感性的主要工作。

朱亞成一語中的指出︰

「台灣之前OEM是me too的模式,一旦走到設計之路,

就沒有me too可以copy了。」 

每一個設計,都代表了一個感性故事,

也是一個me而非me too的開創。

「說不出故事」的公司,將注定被市場淘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