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緬懷前人 開道先驅
◎ 安東道場 蔡水發點傳師
提攜指導話當年
後學是在民國70年(1981),一貫道第一次組團,
由張培成老前人帶領各道場代表,
到慈湖先總統蔣公陵寢而初遇老前人。
當時後學剛進道場不久,
印象中以為道親外出穿著
「白襯衫、藍長褲,配上領帶」就是制服了;
但有一位當時不認識的前賢跟後學說:
「你這樣是穿內衣,我們的服裝要有外套才算是制服!」
後來才知,他就是張老前人。
這是後學對張培老的第一次印象——
是位做事非常嚴謹而認真的道場前輩。
承蒙我們高斌凱老前人慈悲,
讓後學有機會隨駕他老人家走訪各道場學習,
才慢慢地認識張老前人,
逐漸地了解張老前人在辦道、修道方面的事蹟。
不論是為道務或私誼,
後學覺得他們兩老的情感猶如親兄弟般,
因此我們兩個道場(基礎忠恕、安東道場)
也就像兄弟般的道場一樣。
有時,
高老往往會突然說:
「走,我們現在就去兔子坑!沒什麼特別事情,
只去看看張老前人。」
若張培老在台北麗水街,
高老也是如此。
在後學心目中,
不論是領導人的宏觀、道務的開拓,
基礎忠恕是一貫道的大道場之一!
張老前人不愧為一位偉大及令人敬佩的領航者!
一貫根本不可易
另外,
讓後學印象尤其深刻的是,
當年一貫道總會即將成立之前,
由於一個新興宗教要成立,
必先獲得其他宗教的認同,
為了要讓各宗教認識一貫道,
幾位老前輩無不絞盡了腦汁,
歷經種種的折衝、
溝通與協調,
才讓一貫道得以合法成立,
也造就了今天一貫道道傳萬國九州的榮景,
足見前人輩的用心良苦。
經歷那段艱辛過程,
而後在整體道務上的發展方向,
都是透過他們三老
(張老前人、陳大姑老前人、高老前人)的共同決策;
而三老能夠令我們如此敬佩與懷念,
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無私、開闊的心胸,
彼此心中不是只有「基礎忠恕」、
「發一崇德」、
「安東道場」,
他們所關注的是一貫道要如何走向未來。
這正是三位老人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也是他們真正偉大之處。
在一貫道總會成立之前,
在與各個宗教座談、溝通與協調當中,
除諸位大老外,
還有一貫道世界總會理事長李玉柱前人(時任秘書長)隨駕。
座談中,前人輩們請各宗教代表放心,
一貫道合法對各宗教並無影響,
況且一貫道所作所為都是社會福利、淨化人心之事,
所以對一貫道可不必顧慮。
幾經溝通,最後各宗教亦放下成見而認同。
另外,
在推動一貫道合法化之際,
當時內政部卻要求我們不要用一貫「道」,
因為佛教、道教等,所有宗教都以「教」為名,
只有一貫道跟其他宗教不同,
因此希望把一貫「道」改成一貫「教」,
這是內政部給一貫道的建議。
對此,
三老便討論到底改還是不改?
如果改為「教」,
可能比較有希望通過合法化;如果不改,恐又無法成立。
當時三老絞盡腦汁,
最後張培老拍板定案說:
「不管一貫道是否能合法化,我們就是『一貫道』!」、
「『一貫道』就是『一貫道』!『一貫道』是歷代祖師與師尊、
師母傳承下來的,
不能在我們手上把『一貫道』改成一貫教!」
當時大姑老與高老也都如此認為,
就因三位老前人的堅持,
與張文運道長等前人輩力主建議之下,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終於合法立案!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
也是一個高度智慧的決定!
一貫道今天能夠道傳萬國九州,
總會的成立是很大的關鍵!
世總成立道更宏
在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會務穩固之後,
為了使道能弘揚萬國九州,
於民國85年(1996),
前人輩們又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一貫道世界總會」,
由張培老榮任第一屆理事長、陳正夫點傳師擔任秘書長,
此為道務上另一重大發展。
從此,一貫道逐漸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至今已有十幾個國家成立一貫道總會,
各道場道務在國外也都拓展開來。
而其道務運作,
就是先透過總會秘書長陳點傳師與
台灣九位副秘書長等十位秘書群的會議討論,
再呈請前人輩做最後的決定。
回想整個一貫道組織的運作,
現在能有這麼健全的發展,
都是當初幾位前人輩所建立的基礎,
今天才有很務實團結的一貫道,
這一切成果都是當初老前人輩們的苦心所換來的。
推展道務要智慧
後學對張培老還有一項很深的印象:
之前為了要讓一貫道國際化,
極力推動加入NGO組織(非政府組織)。
有一次,
一貫道世界總會特地從美國邀請當時
「聯合國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
的會議秘書長巴瓦.金(Bawa Jain)來台。
秘書長到台第一位會面的就是張培老,
其次是大姑老,之後是高老。
邀請聯合國官員來台,
主要是讓他們能認識一貫道,
想辦法讓一貫道成為NGO的會員。
所以老前人對於一貫道未來發展的宏愿與精神,
都是我們後學要學習與努力的地方,
這是後學對張培老印象很深刻也很感恩的地方。
前人行誼為楷模
後學經常想,
我們跟著老前人在修道、辦道,
我們到底要向他們學什麼?回想起以前,
每逢過年、過節,高老前人都會囑咐後學們說:
「去跟張老拜個節、拜個年,一則表達後學們對他老人家的敬愛,
再則可聆聽他老人家的慈悲開示。」
足見他們兩位老人家之間的情誼是如此地親密與濃厚。
每次見到張老前人,
我們都不由自主地就地行跪拜禮,
而張培老總會說:「不要、不要,你們起來、起來。」
他老人家就是這樣慈悲。
老人家那種慈悲的心腸、開闊的心胸、
高度的智慧、開辦道務的苦心,
以及對道的犧牲奉獻與宏愿,
正是我們後學們要努力學習與報答的。
1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1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緬懷前人 開道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