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常識♡大健康」
PM2.5的「PM」,
是英語「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
意為“細顆粒物”
不是下午的PM....
PM50、PM10、PM2.5 是三個臨界值,
空氣裡並非只有這三種直徑的顆粒物,
50微米以下或者以上的,任何直徑長度的顆粒物都有。
PM50是肉眼可見的臨界值,可以進入鼻腔,但是無法繼續前進。
當PM50在我們鼻腔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想擼鼻涕、挖鼻屎。
PM10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PM10積累於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
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吞咽。
PM2.5是到達肺泡的臨界值。
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一路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
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
細菌進入血液,
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就會把它吞下,
它就不能使人生病,這就如同老虎吃雞。
可是,PM2.5是沒有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
如同老虎吞石頭,無法消化,最終被噎死。
巨噬細胞大量減少後,我們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還會釋放出有害物質,
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
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https://youtu.be/gp7KPoc9aJg
晚上儘量不要出去運動,保護自己身體健康。
臺灣的肺癌/肺腺癌已蟬連35年癌症榜首,
PM2.5是元兇?
請多保護呼吸系統,以確保身體健康。
全站熱搜